可见光图像能让我们以最直观的方式观测大气,对监测热带气旋、强对流及雾霾等天气现象至关重要,但在夜间无法获取。
因此我们提出了一个条件生成对抗网络模型1,用于生成夜间可见光图像,其精度和空间分辨率显著提高,并可模拟任意时间的太阳角度2,为夜间监测了做出重要贡献,让气象从业者能够24小时不间断观测全球大气变化3。
与现有模型相比,我们的模型取得了更好的效果。查阅我们的论文
AI-VIS 将提供全天候的模拟可见光图像。左侧展示了北京时间 16:30 的可见光(VIS)与 AI-VIS 圆盘图像对比。此外,AI-VIS 支持模拟任意时间的太阳角度,右侧视频展示了台风"布拉万"(2023)同一时刻在不同光照角度下的AI-VIS云图。
我们在业务界面中提供了以下三个区域的 AI-VIS 图像:机动观测、浮动观测和热点区域。机动观测对约1000公里的区域进行高频监测,通常观测热带气旋或雷暴;浮动观测定位于任何活跃的热带气旋或扰动;热点区域则覆盖中国沿海地区,支持夜间的沿海天气监测,如海雾监测等。机动观测与热点区域将模拟地方时固定于上午9点的太阳角度,浮动观测在白天模拟真实太阳角度,夜间将模拟12小时前的太阳角度。
经风场扫描校验,使用AI-VIS能够更加直观的查看热带气旋底层环流中心的位置。相比平均每天1~2次的风场扫描,AI-VIS将随时提供热带气旋的定位信息。
热带气旋加强到一定程度,在直径数十公里的中心区域内,风力迅速减小,降雨停止,出现了白天可看到阳光夜晚可见到星星的少云天空,即“台风眼”;而产生“台风眼”的过程则称为“开眼”。“开眼”过程初期眼区往往存在大量卷云,在热红外上无法准确识别“眼区”,影响气旋的定位和定强。使用AI-VIS可获得和可见光几乎一致的观测效果。
热带气旋发展期间遇上强烈垂直风切变,会导致对流与底层环流分离,强度逐渐减弱。底层环流与对流彻底分离后,热红外将会难以分辨环流位置,会对热带气旋的定位和定强产生影响。使用AI-VIS也能和可见光一样清晰看到热带气旋低层环流的积云线,低层中心位置一目了然。
海雾 / 团雾在夜间难以被红外通道探测到,而我们的AI-VIS通过深度学习技术,能够巧妙区分出雾与冷气团之间的差异,从而实现夜间直接观测,让气象从业人员能够更轻松地精确识别雾区范围,提供更精准的能见度预报。
Dapiya 提供以下种类的 AI-VIS 图像,每种图像均具有独特应用场景。
由 CGAN 模型直接输出的图像,星下点分辨率约为 2 km。
增强高反射率下的对比度,适合当地正午时段的观测。
修正反射率以符合人眼视觉感知,适用于中低反射率的场景。
经过超分辨率模型处理的图像,星下点分辨率接近 AHI Band 03 (约 0.5 km)。
AI-EVIS 的超分辨率版本。
AI-VIS-ENH 的超分辨率版本。
模型名称 | 模型大小** | 完成时间 | 模型权重 |
---|---|---|---|
AI-VIS 1.0 | 67M | 2024年3月 | HuggingFace🤗 |
AI-VIS 1.5-Small | 67M | 2024年9月 | 填写申请表格*** |
AI-VIS 1.5-Large | 263M | 2024年12月 | 填写申请表格*** |
Copyright © 2020- Dapiya Team. All Rights Reserved.
Contact: dapiya@qq.com